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创造性弘传巴蜀文化
[天府文化研究院(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3日  来源:

2018年04月18日 08: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谭继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强起来”后的新时代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实践践行。作为巴蜀文化研究学者,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新论断。这个“两创”方针是对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独特性思想贡献和引领性指针。它为巴蜀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指明了方向和历史使命。

巴蜀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唯蜀有才,奇瑰磊落”的独到特色。它植根于巴蜀大地上五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熔铸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美丽天府之国养育出一代又一代“优越秀冠”的历史名人,形成“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特点。从大禹、司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杨升庵到郭沫若、巴金,都对他们当时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化创新性转型和转化、创造性革新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化中国发展的历史长廊里占有一席应有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新时代历史观和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提供了用之不竭的丰富的思想养料和养育发展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血脉。今天开展的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工程,正是贯彻和践行“两创”精神的开端。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号召,是赋予当代学人的历史担当和历史使命,激励我们巴蜀文化学者努力于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

在理论创新探索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守本土文化话语权,创造性地弘传历代蜀学。善于“错综古今”,会通历史与现实,审视旧的学术结论,拓展新的视野,一个课题接着一个课题地实干苦修,不骄不懈,取得创新性的巴蜀文化研究成果。

在实践创新探索方面,要有“深入实际社会生活深处”的践行定力和“通经致用”的功底,以及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传播和认知能力,提出有实效并有化成作用的新智力对策,培育一班接着一班的人才队伍。要学习“一带一路”上汉代蜀锦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和巴蜀故事、天府故事,锻炼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活在当下,宣传出去,走进人心”的真实本领。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步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新时代,时势降大任于斯,新机遇锤炼初心于斯。前贤苏轼表白过他的“初心”:“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当今学者,应当以前贤为鉴,怀有“学术创新为生涯,文章利民是珠玉”的初心,勉力践行并一生不渝。

(作者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blob.png


(微信扫描分享)